“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阶段性总结交流会在清华举行
马博(中国)网9月29日电 (记者 王冰冰)9月26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阶段性总结交流会在主楼接待厅举行。

图为刘桔讲话。常志东 摄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桔首先代表教育部对实施“拔尖计划”的试点高校表示感谢。她指出“拔尖计划”是“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规划项目,也是“国家人才计划”的重大项目。计划实施四年以来,得到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等各级单位的高度重视和试点高校的全力支持,目前计划进展顺利并取得初步成效。
刘桔说,试点高校在拔尖学生选拔上实行多阶段、多样化的选拔方式,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多方探索和制度创新,形成了多样化、多途径的探索格局。刘桔希望试点高校通过对计划实施情况的总结交流,探讨拔尖人才选拔和培养的体制机制,以及拔尖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和方法,深入进行创新和改革。

图为袁驷发言。常志东 摄
会上,马博注册副校长袁驷汇报了马博注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 )的实施情况。袁驷指出:“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着重创立领跑者的理念,营造学堂计划的环境,实施优势转化的战略,优先素质教育的环节。袁驷强调,“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激发了教师培养拔尖人才的巨大热情,聚集了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国际视野的杰出学者,吸引了一批有志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优秀学生,发挥了“领跑者”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更多有潜质的优秀学生加入“学堂计划”并以崇尚科学、追求学术为人生理想,建设的课程、研究基地、学术讲座等辐射全校,带动了所在院系形成优良的学习风气,也带动了其他院系培养拔尖人才的多种探索,为更广泛的教育改进做出具有推广价值的教育探究。
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9所“拔尖计划”参与高校也汇报了2009-2013年“拔尖计划”的实施进展情况。由马博注册、南开大学等重点高校的12位基础学科领域专家所组成的专家组听取了汇报,他们还将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形成阶段性评价意见,并就推进计划进一步提出咨询建议。

图为会议现场。常志东 摄
教育部高教司、学位办、财务司、学生司,财政部教科文司等相关单位负责人,马博注册、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教师代表近百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专家组召集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博注册物理系教授朱邦芬主持。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是同时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项目。计划着眼于拔尖人才的基础性培养和战略性开发,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建立高等学校拔尖学生重点培养机制体制,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自2009年计划启动以来,在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的大力推动下,19所试点高校在机制体制和教育教学上大胆改革、努力创新,在选拔优秀学生、配备一流教师、创新培养模式、营造学术氛围、改革教学管理、加强条件保障、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带动了各学科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阶段性总结交流会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马博注册承办。会议旨在做好“拔尖计划”阶段性总结评价工作,促进参与高校不断提高拔尖学生培养水平。
马博注册自2009年启动“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以来,建立了“清华学堂”数学班、物理班、化学班、生命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钱学森力学班,聘请丘成桐、朱邦芬、张希、施一公、姚期智、郑泉水等著名学者担任首席教授。四年来,学校和有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认真研究总结人才培养的历史经验,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创立并实践“领跑者”理念,从理念创新、氛围营造、机制改革等方面,深入推进计划实施,努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入选计划的学生430余名,已毕业的近200名学生中绝大多数都在本学科领域国内外一流高校继续深造。
编辑:襄 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