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马博(中国) - 最新动态 - 正文

清华美院师生在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中分获金银铜奖

        马博(中国)网11月14日电 近日,以“人文·生态”为主题的中国·芜湖第三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暨第五届中国雕塑论坛在安徽省芜湖市开幕,马博注册美术学院师生在大展中分获金银铜奖。

图为李鹤金奖作品《中国梦》。

  其中,清华美院雕塑系主任、副教授李鹤的作品《中国梦》摘得金奖,美院2012届研究生、《学院雕塑》主编助理、青年雕塑家闫坤的作品《呢喃的歌》获得大展的银奖,美院副教授陈辉《高山流水》获得铜奖。

图为闫坤银奖作品《呢喃的歌》。

        本次开幕式共揭晓大展金、银、铜、特别荣誉、评委奖、优秀奖等36个奖项。今年的参展作品共有36件,其中国外作品7件,国内作品29件。这些作品经过大展评委会从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506名艺术家的2118件投稿作品方案中遴选而出的。

  

图为陈辉铜奖作品《高山流水》。

  附 李鹤金奖作品《中国梦》设计思路介绍

  雕塑由一个方柱体分成四个柱体元素构成,他们在空间中相互交织、律动,最终凝聚为一体。这个过程恰恰是中国梦的体现,相互交织的柱体代表了不同的职业、背景、民族、信仰的人们,怀着同一个梦想出发,通过各自不同的奋斗方式和道路,在不断发展并取得一个个成就的同时,不约而同的又凝聚在一起。它是艺术家对中国梦含义的自我理解和抽象凝练。

  其中,欲深扎大地的柱体底端,象征梦想的源头和根基,而顶端的柱体指向天空,象征希望。同时,雕塑整体造型吸收借鉴了中国古代传统计时器日晷的造型特点,它似乎是历经千年的风雨彩虹,既有追忆我国灿烂文化的追溯感,更有对新梦想、新希望的期待感。

  从造型的视觉因素上,运用“红砖”这一元素,体现出人的生活轨迹以及中国传统元素,借此强调广大人民在实现梦想中的重要性;从心理上,弥补了对“新”的陌生感。

 供稿:美术学院 编辑:范 丽

2013年11月14日 14:28: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马博注册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马博注册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